大家週末安安,今天阿刀又要來介紹書了,
「昨日的天空:從南北月交點洞悉前世,指引今生方向」Yesterday’s Sky:Astrology and Reincarnation~Steven Forrest
準備豪了嗎~
所謂的月之南交點是某些前世的業力積累,相對的北交點是今生靈魂嚮往超越的方向。
它們的出現,代表這個功課現在發下來了,可以開始寫了。
也表示——我們已經準備好這個挑戰了。
P.72…這一定有一種靈魂的意願或演化的需求,才會在這一世解決這個問題。換句話說,就是「業力已經因緣成熟了」。
如果覺得前世這個名詞太遙遠,可以改成幾個關鍵字,我們的習慣、舒適的、熟悉的、天生擅長的等…。其實就是習性也是業力。
我以前看到業力二字總覺得好像在說做錯了什麼才會得到,但業力其實是中性的,也就是——因果,也是自然法則。
自然對我來說就是萬物消長的道理。
我曾經很抗拒這個道理,在抗拒的過程中,我有個感受,有人曾經說過,自殺的人在死後,靈魂會不斷重複自殺前的情境。這大概就是無間地獄吧。(或是有點發噱,拒絕脫掉尿布的成人,大概是這種感覺。)
但不需要到那樣的地步,人在世的時候就能感受到:重複的事件、情緒或是為什麼自己總是做出一樣的選擇導致同樣的結果,為什麼心總是不平靜,為什麼渴望自由,但對平靜與自由卻無法理解,或是以這兩個名詞做出昧著良心的事,惡性循環。
P.76 …別老認為業力永遠就是「你的報應」。的確可能如此,但更常見的可能只是消除重複的行為模式。
藏傳佛教第九世創古仁波切(Venerable Khenchen Thrangu)在《佛教徒品性:十種德行》寫過: 「舉例,一個人如果曾殺死過某一個人,在下一世他可能會因為這個業力的因緣成熟,遭遇各種不愉快的事。其中一個可能性是,他在下一世會因為殺了某一個人,陽壽不長。第二個可能性是,如果他在這輩子殺了一個人,下輩子他仍然會想要再次隨機殺人。或是一個人在這輩子偷竊,到了下輩子,甚至之後,他仍然會繼續偷。即使只是小孩,還是會想偷竊或殺人。」
所以南月交點代表一種習慣性的、根本的態度…在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切之前,他們會主宰你的人生。
再來說說月之北交點吧。
那是靈魂的潛質。超越自己的解方。做功課的好幫手。離開無間地獄的車票。但它不是一個會讓你感到”舒服“或是”自然“的地方(對一個酒鬼來說沒有什麼比喝一杯更自然的),因為它與”習性“是衝突的,他是未知的領地。
但他會是讓你感到成就感滿滿的領地。
像是小嬰兒第一次站起來走路的感覺,不過當然你也可以永遠在地上爬,多可愛~
所以,要抵達這個令我們感到成就滿滿的領地,「耐性」與「勇氣」缺一不可。
P.280 每次當你心不在焉、失去警覺時,業力就會把你拉回過去的模式、想法和態度。這是自動自發,屢試不爽的。如果關掉自我察覺,你的演化目的若是一時鬆動,業力馬上就會開始消耗你的人生。只有勤奮持續的努力,你才可以遠離這些業力。
…彈性會隨著時間疲乏。…你的業力橡皮帶也會慢慢變弱——但前提是你必須不斷拉它。你的警覺與努力,一定要比無心的橡皮帶更堅持不懈。
P.282 業力是一種習慣,而習慣是熟悉的。做北月交點的功課是一件不自然的事。這不只需要極大的勇氣,也要有隨機應變的意願,願意面對尷尬,願意覺得不安全和脆弱。
接下來我想摘錄幾段書中有關什麼是「靈魂演化占星學」的片段:
P.17…在占星學或業力相關的討論裡,「意識」是一個主要變數。畢竟轉世重生的並非肉身,而是意識。所以在這本書裡,當我們試圖理解前世的趨力時,重點還是放在我們在這一世能透過帶有「覺知」的努力,療癒並釋放自我。
而演化占星學的目的也非常簡單,也是鼓勵人們做出有利演化的決定。
「演化占星學」約莫1980後才漸漸展露頭角的學問,是脫離宿命論的心理占星學。在這之中所提供資料,其實不是什麼太前衛的事,它所提到的對待自己靈魂的方式,也是我們內在智慧非常清楚的事。其實無論是個人還是關係,都需要有所成長就如同自然法則一樣,但人類很奇妙——會抗拒,但不知道為什麼抗拒,如果缺乏自省跟覺知,勢必會經歷痛苦,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那個我們不願意成長的地方。
所以,我認為靈魂在演化的過程中,所要學習的是不斷超越的完整性。
而這本書所提到的月之南北交點,為需要指引的人,提供了清晰的方向,當然也對我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影響。所以想把這本書跟裡面想傳達的精神,分享給大家。我好像很常這樣講。
下課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