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初既無存在亦無非存在,
既無空氣亦無天空.
那麼是誰騎牆觀望,朝著何處觀望?是誰再給予庇護?
那時有水、深不可測的水嗎?
那時既無死亡亦無不朽.
既無擾動的跡象,亦無白晝或黑夜.
唯一存在的只有聖靈的氣息,祂呼吸著,無息的呼吸著,
其他什麼也沒有.
那時存在的還有黑暗,黑暗中的黑暗.
無揀擇的渾沌幽黑.
當時一切皆是虛無.
然後,溫暖的擾動開始出現,成形...
接著慾望、原始的慾望,
最初的種子、聖靈的胚芽也出現了.
探索中的先知們往內心尋求,終於明白:
存在亦非存在.
它們被一條橫線劃分開來:
其上的是什麼、其下的又是什麼呢?
唯一存在的只有造物主、全知的意識,
自由的動能和無盡的生命力.
梨俱吠陀
(Rigveda x, 129;trsl. P. Lal, “The Song of Creation” in The Golden Womb of the Sun, Calcutta, 1965)